第315章 一体化(3/4)
法,随时可以扶持起一大堆中小企业,将东瀛各大财团逐步瓦解。而东瀛第一个被开刀的内部势力,正是臭名昭著的东瀛农协。
包括海陆丰公司、中粮集团在内的国内农业集团,不用几个月就压制了东瀛农协。
东瀛人可能别的地方不明白,但是这几个月以来,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直线下降,倒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。
通过运输飞艇运输过去的农产品、粮食,几乎在三个月内,将东瀛的农产品和粮食价格,压到了和赛里斯差不多水平。
面对这种可怕的价格战,东瀛农协连叫喊都不敢,只能默默逆来顺受。
毕竟之前全球粮食价格飙升,加上气候异常的影响,已经导致东瀛的食品价格,比2025年提升了近300%到500%左右。
如此夸张的涨幅,很多东瀛的普通人连米饭都快吃不起,一天只能吃一到两顿饭。
而赛里斯的食品价格,却比2025年下跌了近50%左右。
一个上涨300%到500%。
一个下跌50%左右。
加上赛里斯的食品价格本来就比东瀛低。
在2028年的九月份前后,赛里斯和东瀛的基础食品价格差异,达到惊人的12倍左右。
其中价差最大的食品当属大米,同样是一公斤大米,赛里斯零售价在2.5华元左右,而东瀛则在60华元左右,两地价差达到惊人的24倍。
随着十月份,大批赛里斯生产的大米、人造大米、面粉投入东瀛市场,目前东瀛市场上的大米,平均零售价已经下降到每公斤4.2元左右,比东瀛近几十年来的历史最低价还低。
购买到了廉价农产品和食品的普通东瀛人,才不管农协的死活。
要是东瀛农协现在敢出来瞎逼逼,分分钟被人打黑枪。
其实不用海陆丰公司、中粮集团出手,东瀛农协也撑不了多久了。
为什么?
答案是人口基础。
刚刚成立时,在1960年左右,东瀛大约有1454万农业人口。
2023年时,只剩下116万农业人口。
2028年年初的统计数据中,东瀛农业人口再次跌破百万大关,只剩下大约92万人,而且这些人的年龄普遍非常大。
如此一来,如何支撑得起东瀛的农业生产?哪怕是全面普及机械化,也没有办法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,更何况东瀛的地形限制,基本告别了大农场模式,只能搞精耕细作模式的机械化农业,这种模式下,并不能有效利用劳动力。
比如海陆丰公司在漠南的哲里木市,那5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农场,只需要几万农场工人。
而东瀛的耕地面积才4.6万平方公里左右,其巅峰时期需要1454万人,现在也需要92万人。
由此可见,两者的农业模式差别巨大。
没有了农业人口的支撑,东瀛农协根本硬不起来。
现在东瀛的城市人口普遍支持从赛里斯大规模进口粮食、农产品和食品。
双方的支持人群规模差别巨大。
那些城市里的东瀛人,购买了廉价的赛里斯农产品之后,就觉得以前自己过的日子,简直是猪狗不如,心里面别提多愤怒。
现在让他们支持东瀛农协?
估计敢上街头这样说的人,要被人打死。
更何况,随着工业联合体计划的逐步推进,东瀛工业生产再次活跃起来,虽然失去一部分核心产业,但多了很多劳动相对密集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