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5章 永乐的征服(1/3)
在姜饼和曹操谈笑着关于胡亥这个世上第一败家子的改变时,在另一个时空当中,正悄无声息的发生在震惊世界的变化。永乐二十五年,大明帝国在朱棣的铁腕治理下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气象。
姜饼小院的奇遇,让朱棣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眼界大开,带回了后世的先进思想与技术。
他一改旧制,将科举考试中的四书五经替换为数理化、语文等现代知识,广开学堂,培养新式人才;但最属耀眼的是,在这个西方诸国还处在懵懂开化,尚未步入文艺复兴的时代,大明已悄然迈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门槛。
蒸汽火车轰鸣于中原大地,蒸汽战舰乘风破浪于沿海江河,军队也完成了现代化改革,士兵手持燧发枪,战力冠绝当世。
北平城内,灯火辉煌,紫禁城巍峨耸立。
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,身披明黄龙袍,目光如炬,威严中透着几分凌厉。
殿下,文武百官肃立,户部尚书夏原吉、兵部尚书徐辉祖等人恭敬垂首,等待圣意。
朱棣手指轻敲龙案,沉声道:“诸卿,朕自改革以来,深知强国之道并非闭门造车。
如今大明国力鼎盛,蒸汽之力已成,军备冠绝天下,然周边小国,名为臣服,实则阳奉阴违,屡生异心。
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朕意已决,挥师东南,尽收诸国,永固大明江山!”
朱瞻基闻言,兴奋的站出来道:“皇爷爷圣明!东南亚诸国,诸如安南、真腊、暹罗,皆依附我大明,然其文化杂乱,语言不通,难以真正归心。
若能一举荡平,纳入版图,传我中华文化,方为长久之计!”
徐辉祖也附和:“陛下,臣麾下新军已装备燧发枪,蒸汽战舰亦整装待发,东南小国不堪一击,臣愿为先锋,扬我大明军威!”
朱棣闻言,抚掌大笑:“好!传朕旨意,命郑和率水师,携蒸汽战舰南下;徐辉祖率新军,挥师东南,尽收安南、真腊、暹罗诸国!凡不降者,杀无赦!”
他目光一寒,语气森然,“然收地易,收心难。
朕欲让东南诸国尽化中华,凡被征服之地,自即日起,禁用本土语言文字,皆学汉话汉字,违者严惩!”
群臣齐声应诺:“遵旨!”
大殿内,杀气腾腾,永乐帝的雄心,如烈焰般席卷四方。
永乐二十五年,春,郑和率大明水师南下,百余艘蒸汽战舰乘风破浪,烟囱喷吐浓烟,宛如海上巨龙。
战舰甲板上,燧发枪兵列阵,炮台林立,火炮轰鸣,声震四海。
东南亚诸国,诸如安南、真腊、暹罗、满剌加,皆以小舟渔船为军,面对大明的蒸汽战舰,宛如蝼蚁撼山,毫无还手之力。
安南国都,升龙城外,海面上蒸汽战舰齐发,炮火如雷,城墙瞬间崩塌。
安南王黎氏惊恐万分,率臣民出城请降,跪于郑和面前,颤声道:“大明天皇威震四方,臣愿归附,永世臣服!”
郑和冷哼,沉声道:“既降,当遵大明律令,禁用安南语言文字,尽学汉话汉字,违者斩!”
安南王无奈,只得应诺。
真腊、暹罗诸国,亦未能幸免。
徐辉祖率新军,装备燧发枪,列阵推进,枪声如雷,敌军未近身便死伤无数。
蒸汽火车运送粮草辎重,昼夜不息,后勤无忧,大明新军势如破竹。
暹罗王欲负隅顽抗,然蒸汽战舰一轮炮击,曼谷城化为废墟,暹罗王只得献城投降。
不到三月,东南亚诸国尽入大明版图。